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服务方式创新,提升行政审批和服务效能,提高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章许可证“四证合一”审批模式的社会知悉度,12月1日上午,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四证合一”新闻发布会。陈彪副市长,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友军,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巡视员袁作新,市国税局副局长唐晓明,市地税局副局长项清,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政委赖新伟,市改革办、市编办、市发改委、市经贸信息委、市纪委派驻十四组、市法制办等单位领导参加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邀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23家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由注册分局具体承办,标准院、信息中心、办公室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发布会由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巡视员袁作新同志主持。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友军作了“四证合一”新闻发布,注册分局、标准院工作人员全程演示了企业申请人以“四证合一”模式网上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核的过程,陈彪副市长现场向申请人颁发了“四证”并作了重要讲话。
发布会上,徐友军同志向媒体通报了我市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的商事主体登记注册情况。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761875户,同比增长63%;其中企业374401户,同比增长66%,个体户387474户,同比增长63%。截至2014年11月30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1704766户(包含分支机构),同比增长36%,其中企业836521户,个体户868245户。按深圳1500万常住人口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113.7户,居全国首位。接着,详细介绍了实施“四证合一”工作的背景和法律依据,“四证合一”的概念、办理方式及业务范围,总结深圳实施的“四证合一”具有“表格合一、受理合一、审核合一、系统合一、发证合一、档案合一”的模式特征,指出推进“四证合一”需要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需要工作流程再造、业务系统对接。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抓紧开发“四证合一”变更等系统,尽快实现全业务“四证合一”;积极探索“四证合一、一证一号”;开展“四证合一”后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及监管水平。
陈彪副市长指出,实施“四证合一”,深圳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多部门密切配合,再造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把原来由四个部门分别为商事主体提供的四项公共服务有效地整合成一项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再次引领全国的商事制度改革,具有六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立法支持。二是系统对接。三是审核结果互认。四是全流程网上办理。五是证照同步发放。六是档案共享。陈彪副市长同时还指出,推行“四证合一”便于企业办事,对深圳构建法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信息化政府、效能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实施“四证合一”是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二、实施“四证合一”是政府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节省行政成本的重要途径;三、实施“四证合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四、实施“四证合一”是加强政府部门深度合作、促进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深圳特区报、新华社、深圳广播电台、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记者就“四证合一”如何向“四证合一、一证一号”过渡、“四证合一”相较以前的各部门分别办理所节省的时间成本、深圳的“四证合一”与全国其他城市推出的“三证合一”、“五证合一”的创新之处、刻章系统纳入“四证合一”需突破的障碍以及“四证合一”之后税务登记窗口的人员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领导结合各部门职能,给予了媒体详细的解答。